令和大整修  復活的福山城

6

為紀念築城400周年,復原修繕被視為「日本全國唯一」的天守北側鐵板外牆、窗戶形狀、狹間(槍眼)等,使其外觀接近幕府末年至廢城時的往日風貌。

遵循現行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天守在建築上的限制,進行了修繕。

7

1 北側鐵板外牆的查證

北側鐵板外牆的目的在於防風雨,由於天守位置靠近城廓的北側,因此也同時具有防範天守遭受外部直接攻擊的功能。

鐵板外牆方面,最早記錄相關資料的《備後福山之覺書[1698年(元祿11年)]》(池田家文書 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館藏品)寫到,水野家任藩主的時代既已在天守外牆裝設鐵板。值此次修繕之際,從記載相關內容的文書與二戰前的老照片推敲北側鐵板的形態,並採用與福山城築城條件相似的案例作為補充資料。

8

2 依據調查結果推測舊時的北側鐵板外牆

A:
裝設木材壁板,在其上以鋲(鉚釘)固定如同製作甲冑時所用的鐵板,由東往西略微疊合。

B:
為上下均有疊合部的「羽重」工法。
整體色調為黑至灰色,一部分呈現表面帶有紅鏽的色調。
黑色被認為是防鏽處理的塗層劣變、剝落的部分,以及鐵本身形成的黑鏽覆蓋於表面所造成。

C:
從左側的鐵板開始依序裝設,每片鐵板在左端9處、中央部分8處以鋲(鉚釘)固定。
鋲頭(鉚釘頭)的傾斜排列,是福山城天守北側鐵板外牆的特徵。”

D:
形狀由長方形的鐵板疊合而成,尺寸為寬113mm,長1302mm。
厚度似因考量製造技術與左右疊合配置的需求,中間製作得較厚(1.5mm~2.0mm),邊緣則較薄(0.8~1.1mm)。

9

3 根據查證結果並考量安全性與重現性,以此為基本方針進行復原工程

①材料與鐵板規格
使用鐵板(鍍鋁鋅鋼板)作為材料,以長1300mm、寬114mm、厚0.6mm為基準,裝設約2,000片鐵板。

②重現當時鐵板的「質地」
藉由鐵的仿舊塗裝,重現鐵板的凹凸與不均的「質地」。

③重現上下疊合部分的「羽重」工法
當時的鐵板是從下往上疊合固定的,因此整修中也使鐵板下端與其下的鐵板疊合並稍微翹起,以重現「羽重」。

④根據實物重現的「鋲(鉚釘)」
對包含筋鐵御門在內的近世城廓建築物(姬路城、名古屋城)進行3D掃描,重現當時固定鐵板的「鋲」。

10

4 其他修繕

A:
頂層的窗戶形式方面,依據老照片復原為由花頭窗、拉門與塗籠組成的舊時格局。

B:
狹間(槍眼)方面,在天守第二層(東西各1、南2)、第三層(南1)、第四層(東西各1)的破風外壁製作凹洞,復原對角線為0.85尺(約260mm)的正六邊形狹間。此正六邊形為少見的狹間形狀。

C:
變更南北面2層的窗戶形狀

D:
重新塗裝頂層的長押(壁面橫木)與欄杆等,及一至四層的窗戶及豎格子。

11

復原福山城舊時的鐵板外牆

參考福山城的老照片以及捐贈給福山市的鐵板、釘子實物,由福山市鞆之浦歴史民俗資料館與繼承鞆鍛冶傳統的鐵工廠來進行鐵板與鋲(鉚釘)的復原。鐵板長度約1,300mm、寬約114mm、厚約3mm,加熱鐵材表面並鎚打以呈現質感。鋲的長度約50mm,經重覆加熱、鎚打鐵材的過程使之成形。以這種鋲固定復原後的鐵板,重現左右的「羽重」特徵。